LG電子在Nature發布Micro LED新轉移方法
5月3日,韓國 LG電子(LG Electronics)Wonjae Chang, Jungsub Kim,Jeong Soo Lee等,在Nature上發文,提出了一種基于流體自組裝(FSA)技術的新轉移方法,稱為磁力輔助介電泳自組裝技術(MDSAT),它結合了磁力和介電泳(DEP)力,在15分鐘內,實現了同時的紅色,綠色和藍色(RGB) LED轉移,轉移良率為 99.99%。
與有機發光二極管 (OLED) 顯示器相比,Micro LED 顯示器具有多種優勢,包括長壽命和高亮度,因此作為下一代顯示器一直備受關注。Micro LED 技術正在商業化用于大屏幕顯示器,例如數字標牌,并且正在針對其他應用開展積極的研發計劃,例如增強現實、柔性顯示器和生物成像。
然而,轉移技術存在重大障礙,如果需要第 10 代以上(2,940 × 3,370 mm 2) 玻璃尺寸獲得高吞吐量、高良率的商業化,那么 MicroLED 才能進入主流產品市場并與液晶顯示器和 OLED 顯示器競爭。
該報告中的磁力輔助介電泳自組裝技術(MDSAT)即是通過在Micro LED 中嵌入鐵磁材料鎳,控制整個運動,并通過施加以受體孔為中心的局部 DEP 力,這些 Micro LED 被有效地捕獲并組裝在受體位點。此外,通過 Micro LED 和受體之間的形狀匹配,展示了 RGB LED 的并行組裝。
最后,還制造了發光面板,顯示出了無損傷轉移特性和均勻RGB電致發光發射。研究證明了,磁力輔助介電電泳自組裝技術MDSAT方法,有望成為有力的轉移技術,用以實現Micro LED主流商業產品大批量生產。
■ 報告部分內容
圖1: 磁力輔助介電電泳自組裝技術magnetic-force-assisted dielectrophoretic self-assembly technology,MDSAT流體裝配過程示意圖,以及根據COMSOL模擬計算的電泳Dielectrophoresis,DEP和磁力分布。
圖2:電泳DEP力,與微發光二極管顯示材料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,MicroLED組裝行為和轉移屈服力的關系。
圖3:形狀失配缺陷的顯微鏡圖像和示意圖,以及作為受體孔高度函數的電泳DEP力和轉移屈服的變化。
圖4:無源矩陣微發光二極管MicroLED面板的圖像,I–V特性和RGB光譜。
免責聲明:本文圖文素材來源于亞威會展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若有任何疑問,請與本文作者或提供稿件商家聯系。如涉及到侵權,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。
最新資訊更多
- CB作品|AR增強現實如何運用在多媒體展示中?
- Voury卓華助力公安局新聞中心信息化建設
- 洛陽山水隱廬·水云澗光影秀項目案例--建業顯示
- 展會預告 | Vivitek(麗訊)誠邀共賞2023廣州GETS
- 巴可助力電網調度控制中心可視化系統升級
- AI當道:探索會議場景變革及產業鏈機遇
- 展會,佐西卡,廣州第二屆世界元宇宙生態博覽會
- 堅持以人為本環保理念,ATEN宏正兩款產品榮獲20
- “設計界奧斯卡”獲獎榜單揭曉!ATEN中控系統榮
- 專訪東方中原 生產研發管理中心 總經理 肖同祥
- 通用汽車設計評審中心選用Viamax(緯而視科技)
- 深化沉浸式體驗——BOE MLED xR虛擬拍攝技術炫酷
- 見證今日新興技術 如何推動未來智慧城建發展
- 青春的多面,有我們相伴